深圳正阳社工服务其他社工服务正阳服务|【深圳社工社区建设领域服务报告】

正阳服务|【深圳社工社区建设领域服务报告】

2021-03-04

图片
                                          

深圳市新现代社工服务中心

深圳市龙岗区正阳社会工作服务中心

深圳市南山区南风社会工作服务社

深圳市志远社会工作服务社

深圳市南山区绿野社工服务中心

在2007年深圳市专业社会工作服务“扬帆起航”之时,社区建设领域就开始了专业服务的持续探索,期间主要经历三个阶段:2007-2010年的岗位购买阶段,社工以相对独立运营的“弱嵌入”方式开展服务;2011-2016年的社区服务中心项目购买阶段,社工以充分融合的“强嵌入”方式参与社区服务;2016年至今的社区党群服务中心项目购买阶段,社工在社区党委领导下以“互构式嵌入”全面参与社区治理综合服务。


历经13年“先扩容增量、后提质增效”的高速发展,目前深圳社区建设领域社会工作服务已全面覆盖、遍地开花、成果丰硕。截至2020年11月30日,全市共有49家社工机构的3114名专业社工,遍布全市683个社区开展扶弱帮困、增能培力、组织孵化、促进参与、社区共融等多元服务,累计建档个案207251个,开展开展探访及即时辅导966716次、小组53586个、活动348628场、服务社区居民30920819人次,帮助社区中无数居民和家庭解除危机、缓解困难、增能发展,孵化培育社区能人和社会组织,激活社区参与活力,为构建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新格局作出许多有益的探索,成为社区治理现代化建设中一支重要力量。

 

一、社区建设领域社会工作主要服务内容


(一)社区特殊群体服务

社工运用社会工作专业方法和技巧,为社区居民中包括最低生活保障人员、特困人员、困难和重度残疾人、生活无着流浪乞讨人员、困境儿童、空巢老人在内的重点服务对象的问题、需求和能力进行综合评估,协助落实国家福利保障政策,开展心理疏导、人文关怀、能力提升、生计发展、关系调适、社会融入、资源链接、社会政策讲解与咨询、经济援助及紧急支援、家庭探访慰问及个案管理、就业技能培训与辅导、结对帮扶与邻里关爱等基础社会服务。


(二)社区普通群体服务

1.社区助老服务。包括日常来访与居家探访慰问;健康管理与生活照料;心理健康与精神慰藉;文娱康乐与生活适应;人际交往与社区融入;政策宣讲与信息咨询;继续教育与再社会化;家庭支持及社区互助网络建设等服务。


2.社区助残服务。包括残疾人社会功能恢复与发展;社区关爱及社会接纳氛围营造;心理援助与社会支援;政策倡导与社区环境改善;家庭及社区支持网络建设;职业技能提升与就业;人际交往及社会融入等服务。


3.社区儿童青少年服务。包括儿童青少年身心健康成长教育与辅导;社会实践活动及社会参与;卫生与安全教育;四点半学校;社会交往及素质拓展训练;朋辈互助与支持网络建设;危机介入;偏差行为矫正;人生规划支援;弱势儿童青少年的维权、保障等服务。


4.社区妇女及家庭服务。包括女性身心卫生健康、社会交际课程;职业技能提升;婚姻育儿观念与知识培训指导;心理、情绪减压与疏导服务;构建妇女支持与互助网络;婚姻、亲职、亲子教育与家庭生活教育;婚姻法、反家暴等法律知识宣传教育;隔代教养教育;夫妻、亲子、婆媳等家庭关系协调与辅导;构建邻里家庭互助与支持网络;单亲家庭帮扶和关爱;反家暴等服务。


5.社区优抚对象服务。包括优抚对象建档和跟踪服务记录;优抚家庭定期走访、慰问及转介;优抚政策咨询;新退役人员社会适应辅导;促进退役人员人际交往、社区适应及融入;协助新退役人员寻找就业机会;整合相关资源为有特殊困难的退役人员提供支持和帮扶;整合社会资源,为经济及生活困难的军人、军属、烈属提供相关服务和社会支持网络等服务。


(三)社区整体发展服务

1.社区党群服务。包括宣导与执行党的政策;协助开展社区党员学习教育活动;党员和群众联结互动;社情民意收集;社会政策倡导等服务。


2.社区居民自助互助服务。包括邻里关系协调;社区领袖发掘及培养;居民自助互助团体和社区公益性社会团体的孵化、培育与管理;社区互助网络建设;来深人士城市生活适应;社区团结与融合等服务。


3.社区营造与发展服务。包括社区需求表达机制建设与实践;社区资产盘点;居民社区参与意识和能力培育;利用社区资源、组织社区各种力量,举办各类大型社区活动;社区本土文化的挖掘、培育和传承;社区发展相关政策倡导等服务。


4.社区志愿队伍建设服务。包括建立志愿者管理机制;志愿者招募与培训;志愿者督导、激励与评估;组织实施志愿者服务项目;社区志愿者队伍组建与管理等服务。


5.社区危机介入和公共事件应急援助。包括社区内发生的公共危机事件的评估和介入服务,并及时向相关部门报备;配合和协助有关部门做好公共事件的应急与援助工作;联合专业力量,宣传和普及社区防灾减灾知识,培养居民自我紧急救助能力;配合或协助有关部门开展社区内发生的其他紧急公共事件等服务。

 

二、社区建设领域社会工作服务成效

 

(一)帮扶弱势群体,助其走出困境,实现自助助人

社区社工综合评估分析每位困境中的居民遇到的困难、问题背后的需求及成因,有针对性地制定服务方案,帮助服务对象实现受助、自助和助人。一是协助服务对象更加全面、理智地看待现实问题,通过恰当的方式舒缓心理压力和负面情绪;二是引导服务对象加深对自身及环境的认识,运用自身优势、整合周边资源找到更多解决方案;三是指导服务对象学习新知识、新技能,增强其应对问题的能力,提高就业和发展机会;四是拓展服务对象的社会支持网络,促进其人际交往和社会参与,提升社区归属感和风险防范水平;五是培育服务对象关心社区事务的主人翁精神,创造条件和平台让其参与公益服务,以力所能及的行动回馈社会。


(二)走入千家万户,解决家庭矛盾,促进家庭和谐

通过社区社工的服务,一方面在家庭内部促进家庭成员彼此之间的认识,协助他们看清家庭互动中存在的不良模式,探寻背后的原因,并针对性地调整互动方式,学习有效的沟通方法,找到适合各自家庭的良性互动模式,解决夫妻、婆媳、亲子、隔代等矛盾冲突;另一方面对于经济、就业、教育、家暴等需要外界支持的情况,社工协助家庭成员识别资源、链接资源、运用资源,及时解除家庭危机,提高风险应对能力,实现家庭健康良性运转。


(三)培育社会组织,激发社区活力,增强内生力量

社区社工运用优势、增能和资产为本的视角,培育热心社区事务的公益力量和组织,有效助力社区建设。一是发掘出许多社区能人和公益达人,建立起社区能人库和志愿者队伍,发挥各自所长参与社区议事和公益服务,如四点半课堂的学生作业辅导、交通劝导、文体演出、空间美化、邻里关爱等,凝聚了社区服务的力量和智慧;二是引导社区兴趣团体从自娱自乐到服务他人、服务社区,协助有需要的团体进行社会组织备案或登记注册,实现组织化发展;三是协助已成立的组织建立健全内部治理,寻求更多资源和发展机会,进而激发组织的内生动力,更好地服务和反哺社区。


(四)聚焦社区关切,凝聚多方力量,共筑美好社区

社区社工扎根基层第一线,始终以居民关心的事务为焦点,在社区党委的引领下,参与高空抛物、交通安全、停车难、儿童友好环境、适老化改造等社区居民关切的事务,调动诸多志愿者、兴趣团体和社会组织协同共建。值得一提的是,在新冠疫情等公共危机事件发生时,社区社工充分发挥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的“心理疏导、情绪支持和保障支持”的专业功能,与其他一线工作人员共同守护社区安全,参与社区重建工作,凝聚多方力量形成社区共同体。

 

三、社区建设领域社会工作服务典型案例


(一)培育社区内生力量,助力湖北单亲妈妈走出多重困境

2020年,突如其来的新冠疫情给许多居民的工作、生活和学习带来诸多不便和冲击。新现代社工在南山区南园社区党委的统筹领导下,敏锐观察居民需求,在疫情防控的关键时刻,短短2天就筹备成立了“同心南园邻里互助会”,关爱疫情重点地区已返深及暂未返深的居民和社区困难家庭、空巢老人、高龄老人、残疾人等特殊群体,实现邻里相帮、守望相助,为居民提供了有温度的服务。


一位湖北单亲妈妈陈女士(化名)身体不好,还带着8岁的孩子,既无法工作,也不能全身心照看孩子。得知情况后,社工组织互助会第一时间安排志愿者带领孩子到党群服务中心开展课业辅导,并为陈女士进行了多次心理疏导,缓解其消极悲观情绪,此外,社工还积极联系爱心企业为陈女士捐款捐物。深受感动的陈女士一边调理身体,一边学习新的服装打版技术,很快恢复了身心健康,实现上岗工作,并加入到互助会组织中,把爱继续传递给更多有需要的居民。目前互助会已有成员70余名,帮扶困难家庭30余户,开展关爱便民服务8000余人次,被央视、广东卫视、深圳卫视等多个媒体报道,打造出共建共治共享的社区“微样板”。

 

图片

社区社工为湖北籍单亲妈妈进行心理疏导

 

(二)流浪妇女当街产子,社工联动多方“接生”助团圆

2016年的夏季,一名患病十几年的女性精神病患者与家人走散后只身流浪到深圳,被发现时躺在社区集市商户的车里,未穿衣服且怀有身孕。绿野社工赶到现场后,发现她神志不清,一直走路前行,但又抗拒他人接近。为保障她的安全,社工跟在她后面观察。突然间,她出现出血、将要生产的迹象,紧急关头,社工拨打120急救电话并组织现场热心居民帮忙。最终在居民的帮助下,流浪妇女生下了一名女婴,随后被送往罗岗医院。此时,一位社工留在医院对妇女进行观察照顾,联络医院协商住院期间的照顾问题;另一位留守在社区的社工在居民群内发布募捐妇女和初生婴儿可用衣物和奶粉的消息,并将物资送往医院。此外,为了弄清服务对象的身份,做好出院后的安置,社工联络、咨询了康宁医院、救助站、派出所等单位,邀请深圳公共频道、南方都市报、深圳商报进行刊登报道、帮忙寻亲,最后成功帮服务对象找到了家人。


(三)讲述深圳最大城中村的人与事,留住白石洲的记忆与乡情

2019年,“深圳最大城中村开拆, 1879人成亿万富翁”的新闻引起全网关注,蜕变的喜悦与即将搬离的不舍让白石洲居民感到五味杂陈。为了留住白石洲的记忆与乡情,绿野社工运用了口述历史的方法,以本次拆迁核心村落——塘头村为主,访谈了15位居民,了解改革开放前后、邓小平南巡前后、村改居前后三个时间节点村民的生活情况、人际关系的变化,还原塘头村社区的历史变迁和喜怒哀乐,并面向居民收集了一些见证白石洲历史的旧物件及旧照片。通过深挖塘头村史,社工组织编写了《历史、未来与社会变迁——塘头村口述史》,拍摄了“时光印记”——塘头村宣传片,让白石洲的历史文化得以传承,同时在社区党委的引领下,建立了塘头记忆馆,将居民捐赠的旧物件陈列其中,为白石洲片区居民建立了回迁前的聚会阵地,在城市更新中留住乡愁与乡情,也让来自五湖四海的社区居民、社会大众了解白石洲历史,一起见证深圳最大城中村在新时代的历史蜕变。

 

四、社区建设领域社会工作品牌服务与影响力


(一)“晚美不倒翁”——社区特殊长者防跌项目

据调查,我国每年有4000多万长者至少发生过1次跌倒,其中居家环境不完善及个体机能退化是长者跌倒的两大直接诱因,尤其是空巢、独居、残障、高龄、患病等特殊长者一旦跌倒,后果将不堪设想。基于此需求,正阳社工面向社区特殊长者设计了“晚美不倒翁”项目,通过防跌宣传倡导、居家环境评估、防跌设备配备、机体平衡力训练、服务跟踪回访等系统化和多元化介入策略,增加了特殊长者的防跌知识与技能,提升了特殊长者及家属的防跌意识,进而提高了特殊长者居家安全系数,极大地降低了特殊长者跌倒风险,提升长者生活质量。项目自2017年落地实施以来,先后在龙华、宝安、龙岗、坪山、大鹏五个区的15个社区为128户社区特殊长者提供防跌服务,曾荣获多项国家、省、市级荣誉,并被十余家媒体广泛报道。


(二)“拒绝城市危难”——高空抛物联动防治项目

高空抛物是悬在城市高空的“危难”,2019年,龙岗区平湖街道禾花社区发生高空抛物投诉事件24起,危及社区居民的生命安全。为降低高空抛物发生率,2020年,新现代社工在禾花社区党委的领导下和龙岗社会创新中心的支持下,积极调动社区内部现有楼栋长、物业管理人员和志愿者力量,组建了社区能人队伍,开展社区能人议事会、签订安全责任承诺、线上安全知识竞答、安装高清摄像头、隐患排查和巡防等服务。近一年来,项目覆盖社区146栋楼、数千家庭,从个人层面提升社区居民预防高空抛物的安全意识及法律责任,共有600余户签订了安全责任书;从组织层面形成了30余人的楼栋长巡防队伍,增强了社区安全联防力量;从环境层面排查整改了20余处高空安全隐患,61处摄像头和150余张楼栋口的温馨提醒,全天候持续开展安全提醒和监督,使高空抛物事件明显减少,切实保障了居民安全。该项目被评为2020年龙岗区基层社会治理创新优秀案例。

 

图片

在社工的组织带动下,社区各楼栋长为预防高空抛物“代言”宣传

 

(三)“红色·魅力”——社区时光发展轴项目

社区时光发展轴项目将党员服务意识与社区发展相联系,挖掘社区不同党龄的优秀党员,开展“社区志”调查,将社区发展的“碎片”拼接在一起,构建社区发展图史。志远社工通过多种形式连接展示“碎片”,让社区居民从这些碎片中了解不同年代的党员故事,进而了解社区的发展历程。同时,还倡导党员志愿者参与到服务中,既作为项目的参与者也作为项目实施者,带动更多的社区居民参与其中,实现社区发展的口口相传,从而达至社区文化传承的目的。项目以党员故事凝聚群众,以党员事迹打动群众,让居民通过最直观的方式了解社区历史、融入社区生活、参与社区发展。本项目获得南山区百强项目奖,并在深圳市多个社区落地实施,受到项目购买单位和服务对象的良好评价。


(四)“同心筑梦”——社区社会组织培育与共筑项目

社区社会组织在社区治理中呈现出日益重要的地位,目前社区社会组织存在同质性较强、规模较小、老年人组织占比较高、组织难以持续发展等问题。项目通过党建引领下的专业社工助力,让自称“游兵散勇”的骨干和组织们找到“娘家”,有了“定心丸”。南风社工以赋权和协同治理理论为指导,对7个社区社会组织开展两个阶段的专项培育。第一阶段是使社会组织“站起来”,助其完善组织架构、发展规划和制度建设,开展能力建设,提升服务居民的能力,促进组织实现公益化转型;第二阶段是使其“强起来”,通过提升项目服务策划能力,以项目化的形式开展社区服务,扩大组织影响力,获得多方项目购买,使社会组织实现独立运作。该项目通过社会组织自主发展、服务居民,带动和激活社区活力,有效地促进了居民的广泛参与。


(五)“山水相逢·邂逅金龟”——资产为本视角下的生态社区营造项目

金龟社区位于坪山区东南角,具有400余年的历史,社区面积近14平方公里,森林覆盖率达93%,生态环境优美,自然、人文资产丰富,社区内分布着550多种动物,900多种植物以及客家碉楼、客家老宅、古商道、社区民宿等社区资产。为了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生态发展理念,进一步激活生态社区资产优势,正阳驻金龟社区党群服务中心社工携手社区多元主体,构筑金龟生态服务联盟,以生态旅游发展为服务引擎,通过挖掘和培育社区志愿者领袖,引导社区居民发掘和整合社区资产,绘制社区资产地图,培育社区导赏志愿者队伍,打造了生态观光、生态体验、自然教育、历奇拓展等生态导赏线路。目前,项目已培育出十余人的社区导赏志愿者队伍,形成三条社区导赏路线及社区资产清单、资产地图、便民导赏手册等可视化成果以及纪念杯、明信片等特色纪念品,初步探索出了一套资产为本的生态社区营造模式,为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的社区治理新模式提供了一条参考路径。


(六)招商街道优秀社区党委书记培养工作室项目

社区党委书记是带动社区发展的领路人,但“新手上路”的社区党委书记群体不同程度存在作用发挥不明显、成长机制不健全、培养运作缺实效等问题,为此,南风社工开展了招商街道优秀社区党委书记培养工作室项目,通过“夯实知识、提升能力、激发动力”,为社区党委书记提供特色培养方案。第一期采取问题导向(PBL模式)和训练训练者(TTT模式)理念与方法,注重团队的参与式讨论,开展课程研发和课后4F引导反思,选拔具有丰富实践经验的优秀社区党委书记作为轮值牵头人,形成政社良性互动、助推社区发展的效果。同时采用社会化运作,通过与党校和优秀社会组织合作,联合培养提升培育成效。第二期重点围绕党建引领基层治理,聚焦实际问题,分类分组专题攻坚,通过经验分享、头脑风暴、方案设计等方式,推动社区书记探索解决实际问题的路径,总结提炼经验,形成基层治理典型案例,有效回应了社区治理中的共性问题。

 

五、 社区建设领域社会工作服务思考


(一)从需求为本到资产为本,视角转变带来服务新契机与新发展

社区建设领域社工服务以社区党群服务中心为平台,早期阶段的服务坚持需求为本,以开展康娱服务和解救危难、缓解困难等福利性服务为主。随着居民新的需求不断涌现,社工开始转变服务思路,尝试挖掘社区内的个人、文化、组织及环境资产,发挥社区优势,经历了从需求为本到资产为本的转变,为服务发展带来新契机与新发展,也推动社区建设从“外生型”向“内生型”转变。


(二)探索党建引领下的服务新模式,延伸社区党群服务内涵

社会工作作为新时代连接党建工作和群众工作的纽带,在创新社区治理方面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目前,深圳已将社会工作纳入党建引领的社会治理格局之中。社会工作服务项目在党建引领下为社区居民提供政策宣导、政策解答等服务,发挥了党群之间的桥梁纽带作用,成为宣传党的主张、贯彻党的决定、参与基层治理、团结动员群众、推动改革发展的助推器;通过发挥其党群活动平台的作用,成为党组织与社区民众、社会组织和居民之间沟通、联系的桥梁;通过发挥其便民服务平台的作用,促进社区服务发展,延伸社区服务内涵,形成党建引领、居民自治、组织共治、社会善治的共建共治共享的社区治理格局。


(三)强化“五社联动”模式,助力多元主体参与社区治理

经过十多年的社区建设实践,深圳市逐步形成了以政府购买服务为牵引、社区提供实践平台、社会组织为服务载体、社会工作为专业支撑、社区志愿者为重要补充、社区各类公益慈善资源协同支持的“五社联动”社区服务模式。社区社工借助党建引领下的资源整合与协同机制,着力推进社区服务精细化、精准化,提升社区服务品质化、品牌化,助力多元主体参与社区治理。


(四)社区社会组织培育不可一蹴而就,四步走实现可持续发展

社区社会组织的发展需要循序渐进,社区社会组织从入壳到出壳的孵化过程一般可分为组织领袖孵化、组织队伍孵化、组织规范孵化、组织服务孵化四个阶段。组织领袖的物色和培养,是社区社会组织健康成长的关键;组织队伍的配备和管理,是社区社会组织运行和发展中不可或缺的“主力军”;组织规范化,是社区社会组织良性发展的有力保障;组织服务的开展,则是社区社会组织可持续发展的根基。社区社会组织从自由生长到规范管理的过程中必然会遇到许多困难,需要不同的部门、单位和组织为其赋权增能,才能使各组织顺利、有信心地继续往前发展,进而实现社区自治。


(五)推动居民从参加到参与,社区共同体的建设任重道远

社区党群服务中心从无到有,社区服务日益丰富,更多的居民愿意走出家门,参加到社区党群服务中心的活动中,但参加不等于参与,传统的直接关爱型服务容易养成居民等、靠、要的思想,大量资源下沉到社区,更需要传统的社区工作者与专业社工进一步树立居民主体性意识,协同构建系统的、规划性的多层次服务体系。社区工作者与社工在服务居民的过程中,需推动居民从原本单一的被服务者角色转变为自我服务、服务他人的主体角色,推动居民从参加者到参与者的转变,共同助力社区共同体的建设和持续发展。

 

 

【本文作者】

第一作者:韦晓冬

其他作者:周文坤  高  勇  韦斐文  彭小玲

(转载自深圳市社会工作者协会)
报道链接:【深圳社工领域服务报告】社区建设领域服务报告

图片

图片